来时,带着一身怨、恨、恼、烦;走时,事顺了、气消了、情解了。在云南省绿春县骑马坝边境派出所这座“不厭亭”调解室,有着神奇的力量,一来一走,就是两个天地。
类似这样的调解室,在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共有19个,融合驻地少数民族风俗特性,成为边疆特色的矛盾化解阵地,群众间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在这里都能得到化解。
座谈会上找源头
“大家说说,最近身边有什么事发生吗?”6月17日,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桥头乡簿竹箐村委会院内,红河边境管理支队桥头边境派出所民警、村支书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民警林彬先抛出基层治理话题,引得村民们纷纷发表最近的所见所闻。
从今年初开始,红河边境管理支队组织所属边境派出所积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调动村里老党员、老干部、专家能人、社工等“法律明白人”成立调解员队伍,对辖区村民之间家长里短的纠纷,复杂疑难的争议开展专项排查,做到重点关注、重点防范、重点调处,确保“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上交”。
“我们村盘家两兄弟,因宅基地建房出现了纠纷,我们多次劝说无果。”桥头乡簿竹箐村委会主任张崇全对近段时间灯草坪小组村发生的情况说道。在听到村民的反馈后,桥头边境派出所民警进行认真记录汇总,务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源头。
光发现了问题还只是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步,如何有效找准并解决矛盾纠纷的病因成为摆在林彬面前的一个显著难题。林彬经过多次入户和了解周围邻居的情况,并进行实地勘察,终于找到了病根所在。
“其实你说的我也知道,不就几平米地的事,我也不想因此被别人说成是不讲道理,可是我就是出不了这口气。”当事人盘某忠在林彬的反复劝说下,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原来,盘某忠与弟弟两家关系一直很和睦,后来因修建新房,弟弟指责侵占宅基地,于是两兄弟间发生激烈争吵。
弄清矛盾缘由后,林彬对症下药,将当事人双方、村委会主任、周围邻里、村小组长召集起来,采用“法理情”三步调解法,最终促使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有效化解。“这下好了,以后再也不会扯皮啦。”当事人盘某忠激动地握着林彬的手,述说着心中的喜悦。
多角度寻找突破口
“现在有了派出所的这份总结经验,我们村委会人员调处起来也能得心应手。”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隔界村委会工作人员小李说起来特别自豪。
今年3月,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金水河边境派出所另辟蹊径,推动党委和政府每月召开纠纷化解联席会议,专门对辖区本月纠纷进行分析复盘,认真记录、总结调处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作为参考,聚焦复杂矛盾纠纷抽丝剥茧,将矛盾细化、简单化,从多角度找突破口,针对不同矛盾纠纷,集中力量攻坚。
“派出所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联动相关单位,众人拾柴火焰高。”金水河边境派出所社区民警曾志鹏说。“金水河镇地处河谷地带,坡度大,加之这段时间是雨季,地界被雨水冲刷,就在前两天,辖区俩村民还因菜园子地界不清而大打出手。”
曾志鹏说,“当时,我和司法所、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正好见到在拉扯的双方,我立马下车对其进行呵斥,不要打了!都是邻居亲戚,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非要动手。”
制止冲突后,曾志鹏将两人带到村委会,针对双方矛盾,他从邻里情切入,“远亲不如近邻,谁不希望自己家有事时,村里人都来帮忙。”最终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双方共同做出退让,重归于好。
拉家常式讲情说法,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实则是化解矛盾的关键。红河边境管理支队结合边境地区民族特点,着眼困扰在群众间的琐碎小事,由各边境派出所牵头制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机制,形成职能互补和良性互动的联合协作机制,防止矛盾纠纷“调而不和”“遇事复发”,真正做到矛盾双方“息事宁人”。
从化解率看成效
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一支“工作队”正在山水间穿行,他们被称为“护蝶齐飞志愿队”,由该支队马鞍底边境派出所民辅警和辖区群众自发组成,身穿红色马甲,带着使命走村入户,为边境乡村的平安和谐注入全新动力。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边境线长848公里,加上多民族聚居,让基层治理面临严峻挑战。自2023年起,红河边境管理支队以“一所一品牌”“一地一特色”为支撑,试点成立“护蝶齐飞志愿队”“七彩义警队”“红色杯倮服务队”“守护莲心义警队”等21支工作队,用一场警民同行的大行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6月19日16时许,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勐桥乡,两家人因土地界线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该支队勐桥边境派出所“七彩义警队”恰巧在村寨开展工作,义警队员、彝族干部余晓钢用彝语笑着劝道:“都是老邻居,为这点地伤了和气多不值当,今天这个地界线歪了能重划,咱们彝家人的情谊可不能歪。”
义警队民警王世豪也同步翻开普法手册:“民法典也对相邻关系中通行权等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您看这法条里都写得很清楚……”在大家的努力下,这场土地纠纷得以圆满化解,两家人握手言和,脸上重展笑颜。
熟悉的乡俗民情、能讲的民族语言,更好地和群众打成一片,在红河边境管理支队,越来越多像余晓钢这样来自不同民族的队员加入调解队伍,给边境派出所的工作带来显著成效,让调解工作更具温度与成效,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截至目前,红河边境管理支队共排查矛盾纠纷941起,化解872起,化解率达92.7%,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就地化解。(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黎浩 通讯员 邹昌义)
鼎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